發布:2019-05-19 11:47:22 關注:21468次
一、中心背景
北京師范大學未來教育高精尖創新中心是北京市政府支持建設的首批高精尖中心之一,服務于北京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及“高精尖”產業結構調整,是以教育科技創新為核心方向的高水平國際化創新平臺,是科技體制機制改革與創新的橋頭堡。
中心的核心使命是推進互聯網時代教育公共服務從數字化轉型到智能化,基于大數據,用互聯網+的思路助力教育深化綜合改革,構建智能教育公共服務新模式,支持“有教無類、因材施教、終身學習、人人成才”的中國教育夢實現。
中心匯聚了北京師范大學教育技術、學科教育、教育心理、信息技術等領域的知名教授和一流智力資源,并與全球范圍內一流大學、研究機構和專家通力合作,積極推動基礎教育從班級授課的標準化教育向線上線下融合的個性化、精準化、多樣化教育體系轉型,從實現配置公平、機會公平向實現獲得公平轉型,從政府單一教育供給向開放辦學、多渠道多元教育供給轉型,全面探索移動互聯時代的創新教育業務形態和治理方案,在此基礎上,探索未來教育與未來學校的發展方向。
現面向校內外公開招聘博士后研究人員數名,具體招聘情況如下:
二、研究方向、人數
方向1:網絡時代學習基本理論研究
招聘人數:1人
研究領域:
①基于腦科學、神經科學、臨床醫學等相關學科基礎對21世紀學生的認知發展關鍵期與認知規律、情緒變化與調節等基本問題開展研究;
②對新媒體、新技術條件下學生學習規律研究;
③學生閱讀、寫作、計算、表達等基本能力變化研究;
④信息素養、媒介素養與身心健康調查及應對策略研究;
⑤綜合問題解決能力自動化測評模型研究。
方向2:學科教育研究
招聘人數:1人
研究領域:
①語文、數學、英語等中學各學科核心素養與能力研究;
②語文、數學、英語等中學各學科認知模型構建、認知水平及學科潛質診斷研究;
③語文、數學、英語等中學各學科創新測評題型設計與開發、在線測評技術研究;
④語文、數學、英語等中學各學科全過程學習數據采納及可視化表達研究;
⑤技術支持下的綜合實踐活動、stem教育、創客教育等相關理論和實踐研究。
方向3:教育領域的智能技術研究
招聘人數:1人
研究領域:
①學科知識本題庫的構建研究、社會性知識空間語義模型研究、學習資源的語義自動化標記研究;
②開放域的語義理解、知識推理與自主學習研究、教育公共服務平臺的數據融合、業務協調與智能服務;
③封閉域的知識語義化與問題解答研究,學習資源與學習服務的適應性推理引擎研究;
方向4:大數據與人工智能研究
招聘人數:1人
研究領域:
①教育大數據分析模型與分析技術研究、研究基于教育大數據的預測與診斷數據模型、研究基于教育大數據的各類統計與數據挖掘模型;
②研究基于人工智能技術的情感分析算法與模型、研究基于深度學習的知識追蹤模型、研究教育大數據處理平臺及分析模快。
方向5:在線教育資源與服務領域研究
招聘人數:1人
研究領域:
①開放平臺的資源與應用匯聚機制研究、服務資源屬性建模研究;
②面向學習過程的應用服務匯聚研究、面向學習過程的學習工具、創意學習資源包開發與孵化研究。
方向6:消費驅動理念下技術與教育融合、教育治理技術研究
招聘人數:1人
研究領域:
①智能平臺融合于課堂,提高教學效率、效益與效果研究、教師在線教學服務形態研究、未來學校的體系結構研究;
②互聯網+時代的教育公共服務轉型與變革研究、系統化教育治理的仿真計算和模擬研究。
方向7:心理學研究
招聘人數:1人
研究領域:
①運用認知神經科學相關研究理論與技術方法,獨立展開教育教學相關的實證研究;
②能夠勝任跨學科的整合工作,統籌關于腦科學和教育的科普書籍撰寫;
③設計開發系列腦科學與教育系列課程;境內外知名高校博士畢業,心理學/認知神經科學/教育學/計算機科學等相關專業;
④熟悉認知神經科學領域的多種實驗技術及相應的數據處理,如fmri、eeg等;
⑤英語寫作、閱讀、口語表達良好。
三、申請條件
1.具有上述相關領域研究背景、取得相關學科博士學位;
2.敬業勤奮,品德優良,身體健康;
3.實質性承擔過研究工作,具有較強的獨立研究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
4.原則上年齡不超過35周歲。
四、申請方式
1.個人簡歷,特別是個人研究、工作與組織管理的相關經驗,個人性格與能力特點;
2.博士學位論文和3份以上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論文、政策建議、政策分析或咨詢報告,研究報告,著作等);
3.應聘的方向,與進站后的工作設想;
4.兩位本學科領域教授的推薦信(其中至少一位是博導);
5.博士學位證書復印件(應屆生可畢業后補交);
6.電子郵件請以“姓名+畢業學校+專業+應聘職位”命名,投遞到:。
五、薪資福利
1.申請人一經錄用,即進入北京師范大學未來教育高精尖創新中心工作;
2.引進人員身份為北京師范大學非事業編制工作人員,全日制參加北京師范大學“未來教育”高精尖創新中心工作,簽署3年勞動合同;
3.提供具有競爭力的薪酬、績效獎勵,具體薪酬,面議;
4.中心按照國家相關文件規定,提供完善的福利社保體系,繳納五險一金;
5.提供餐補、交通補助、住房補助、通訊補助等額外補貼。
六、聯系方式
聯系地址:
1.北京市昌平區北沙河西三路北京師范大學昌平校園g區3號樓4-5層
2.北京市海淀區新街口外大街8號金豐和商務苑c座3層
郵編:100875
聯系人:曹老師
聯系電話:010-58806750-2045
email:
網址:
【1】凡本網注明"來源:江南人才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于江南人才網,轉載請必須注明江南人才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2】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的作品,是本著為求職者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
其他教職工招聘